bbsriver |
2011-04-12 21:54 |
莱姆的奇异小说 波兰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Stanislaw Lem)初版于1971年的《完美的真空》,曾在国内最好的书店之一被尽职的营业员放入“文学评论”书架,而此书是实际上是一部短篇科幻小说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由于莱姆别出心裁地采用评论一本本虚构之书的形式来写他的科幻小说——共16篇,每篇小说就以所虚构的书名为题,但这些被评之书其实根本不存在,全是莱姆凭空杜撰出来的。在文学史上,这种做法并非莱姆首创,在他之前已经有人用过。但是在科幻小说史上,莱姆也许可以算第一个这样做的人。在每篇评论的展开过程中,莱姆夹叙夹议,旁征博引,冷嘲热讽,插科打诨,讲故事,打比方,发脾气,掉书袋……,逐渐交代出了所评论的“书”的结构和主题,甚至包括许多细节。 我猜想,莱姆采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写科幻小说,目的是既能免去构造一个完整故事的技术性工作,又能让他天马行空的哲学思考和议论得以尽情发挥。 但是《完美的真空》的最后一篇,也是最长的一篇,即《宇宙创始新论》,又玩出了更新奇的花样——这回不再是“直接”评论一本虚构的书了,而是有着多重虚拟:一部虚构的纪念文集《从爱因斯坦宇宙到特斯塔宇宙》中,有一篇虚构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稿”,发言者是虚构的物理学家特斯塔教授,他介绍和评论一本“对他本人影响至深”的虚拟著作《宇宙创始新论》,此书的作者阿彻罗普斯自然也是虚构的。 这可以说是莱姆所有科幻小说中最具思想深度的一篇。这篇小说——事实上它已经是一篇学术论文——主要试图解释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宇宙那么大,年龄那么长,其中有行星的恒星系统必定非常多,为什么人类至今寻找不到任何外星文明的踪迹?这就是所谓的“费米佯谬”,我在本专栏第27期(2008年9月)和第44期(2010年2月)中已讨论过,下面要讨论的是更深一层的问题。 莱姆的宇宙:隐身玩家的大游戏桌 我们以前一直习惯这样的思想:宇宙(“自然界”)是一个纯粹“客观”的外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至少在谈论“探索宇宙”或“认识宇宙”时,我们都是这样假定的。这个假定被绝大多数人视为天经地义。 但是莱姆在《宇宙创始新论》中,一上来就提出了另一种可能——“宇宙文明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可观察的宇宙”。这种说法实际上也没有多少石破天惊,因为在“彻底的唯物主义”话语中,不是也一直有“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说法吗?这种“征服”和“改造”当然是由文明所造成的,那么莱姆上面的话不就可以成立了吗? 如果同意莱姆的上述说法,那么我们就可以继续前进了——人类今天所观察到的宇宙,会不会是一个已经被别的文明规划过、改造过了的宇宙呢? 莱姆设想,既然宇宙的年龄已经如此之长(比如150~200亿年),那早就应该有高度智慧文明发展出来了。这些早期文明来到宇宙这张巨大的游戏桌上,各自落座开始玩博弈游戏(比如资源争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达成某种共识,制订并共同认可某种游戏规则呢? 如果真有这种情形,那么我们今天所观察到的宇宙,就很有可能真的是一个已经被别的文明规划过、改造过了的宇宙。这个宇宙不是只有一个造物主,而是有着“造物主群”。 这种全宇宙规模的规划或改造,为什么竟是可能的呢?莱姆是这样设想的: 工具性技术只有仍然处于胚胎阶段的文明才需要,比如地球文明。10亿岁的文明不使用工具的,它的工具就是我们所谓的“自然法则”。物理学本身就是这种文明的“机器”! 换言之,所谓的“自然法则”,只是在初级文明眼中才是“客观”的,不可违背的,而高级文明可以改变时空的物理规则,所以“围绕我们的整个宇宙已经是人工的了”,也就是莱姆所谓的“宇宙的物理学是它的社会学的产物”。 这种规划或改造,莱姆在《宇宙创始新论》中至少设想了两点: 一、光速限制。在现有宇宙中,超越光速所需的能量趋向无穷大,这使得宇宙中的信息传递和位置移动都有了不可逾越的极限。 二、膨胀宇宙。莱姆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宇宙中,尽管新兴文明层出不穷,把它们分开的距离却永远是广漠的”。 宇宙的“造物主群”为何要如此规划宇宙呢?莱姆认为,在早期文明(即他所谓的“第一代文明”)来到宇宙游戏桌开始博弈并且达成共识之后,他们需要防止后来的文明相互沟通而结成新的局部同盟——这样就有可能挑战“造物主群”的地位。而膨胀宇宙加上光速限制,就可以有效地排除后来文明相互“私通”的一切可能,因为各文明之间无法进行即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就使得任何一个文明都不可能信任别的文明。比如你对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却要等8年多以后——这是以光速在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来回所需的时间——才能得到回音,那你就不可能信任他。 这样,莱姆就解释了地外文明为何“沉默”的原因——因为现有宇宙“杜绝了任何有效语义沟通的可能性”,所以这张大游戏桌上的“玩家”们必然选择沉默。同时莱姆也就对“费米佯谬”给出了他自己的解释:作为“造物主群”的老玩家们,在制定了宇宙时空物理规则之后选择了沉默,所以他们在宇宙大游戏桌上是隐身的。 在这样的规则之下,新兴的初级文明不可能找到老玩家们。那种刚刚长大了一点就向全宇宙大喊“嗨,有人吗?我在这儿”的文明,不仅幼稚,而且危险。莱姆将此称为“无定向广播”,也就是现今有些人士热衷的“METI计划”,莱姆认为这“一概弊大于利”。 刘慈欣的宇宙:黑暗森林中的修罗场 在莱姆的设想中,宇宙的“造物主群”虽然强大而神秘,但未必是凶残冷酷的,“玩家们并不以关爱或者垂教的态度与年轻文明沟通”,他们既没有兴趣了解别的文明,也不让别的文明来了解自己,但他们“希望年轻的文明走好”,而不是穷凶极恶只要发现一个新文明就立刻毁灭它。 然而,在被誉为当今中国最优秀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系列中,一种悲观的深思臻于极致。在他笔下,宇宙从一张神秘的游戏桌变为“暗无天日”的黑暗森林。在《三体II:黑暗森林》末尾他告诉读者:“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而他的“地球往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书名是《三体III:死神永生》。 “死神”是谁?就是莱姆笔下制定现今宇宙物理规则的玩家,不过在《三体》中他们的规则是:一发现新兴文明就立刻下毒手摧毁它。 在《三体III:死神永生》中,刘慈欣让一个这样的玩家现身了: “我需要一块二向箔,清理用。”歌者对长老说。 “给。”长老立刻给了歌者一块。 ……“您这次怎么这样爽快就给我了?” “这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可这东西如果用得太多了,总是……” “宇宙中到处都在用。” 在这段对话中,“歌者”只是那个超级玩家文明中地位最低的一个“清理员”,他申请这一小块“二向箔”干什么用?用来毁灭人类的太阳系!方式是将太阳系“二维化”——使太阳系变成一张厚度为零的薄片,我们的地球文明就此玉石俱焚,彻底毁灭了。这种“维度攻击”,正是莱姆所设想的对时空物理规则的改变。 (载《新发现》杂志2011年第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