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river |
2011-01-05 18:45 |
三毛原名陈懋平,生于1943年、卒于1991年,三岁的时候觉得麻烦,三毛自己把中间那个字去掉,从此叫做陈平。1948年随着父母到了台湾,1955年在学校受辱而逃学在家,然后就是休学,1956年退学之后一度复读,后来有一次切腹自杀未遂的记录。
1967年初恋失败之后远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圣诞初结识荷西然后在第二年分别。之后游走诸国,1972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并于第二年结婚。经过6年幸福的婚姻生活,荷西患潜水病去世,三毛再度开始游走于这个世界,直到1986年回到台湾。1991年1月4日,在入院治疗一个并不严重的妇科病时,在医院上吊自杀。而在这十数年之间,三毛的随笔、散文、剧本已经备受关注,影响波及两岸。她的自杀后来成为一桩民众眼中的公案,很多人觉得内情可能并非这么简单。
这份网络搜索而来的简历虽然跌宕起伏,实际上也并未写出三毛那种更为多彩的世界,尤其是当她的文字传入大陆的时候,所激起的那种光影与冲动。一个人经历就是这样被浓缩了,只是远不是精华。时代的脚步之快,已经让很多东西浓缩到几行字的地步,那些已经远去的感动写在了浏览器页面的间隙。
《橄榄树》与道路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甚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麽流浪为什麽流浪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为六、七十年代人所熟知的橄榄树就是出自三毛的手笔,是词作者。当年这首歌红极一时,甚至连每次那些令人怀疑的口水歌明星都会当做保留曲目,熟悉得足够厌烦之后,有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过了,只有过了这些年,终于有了齐豫那个版本之后,才发现这首歌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某种投影与写照。
1980年5月,发行量达200万册的《中国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署名“潘晓”的来信,其中的感叹句“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成为当时表达青年人困惑的最佳表述。而在同一封信中,“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命题,则成为长时间的焦点。刚刚从文革走出来的社会思想,根本没有做好接受这种精神拷问的准备。
这种关于道路以及道路应该的方向,是充满着任何一个年代的问题,只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关于这个问题的追问更为隐讳、但也更为倔强。经历过一个无法思考年代的人,对于思考这件事有着无限的渴望,而思考必然伴随着道路的寻找。这种寻找分成两个层面进行。
一个层面是个人主义的生活是不是真的具有意义。在现今的时代,相信这已经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一种常识,甚至成为显学的经济学也论述过,当一个人在规则与正当的商业伦理之下追求个人财富与幸福时,他们也就在不自觉的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财富与幸福。但在那个时代,这个话题还有无数的障碍不能直接理直气壮的说出来。
三毛的适时出现,为这个命题有了一个比较柔软的解读。三毛的人生故事是那种当年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流浪。应该说在那个时代,别说流浪儿生存了,就是离开粮票都无法生存。三毛所展示的一种生存状态,正好让当时的人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之可能。那种道路的感觉,直接解构了原本就已经摇摇欲坠的集体主义、螺丝钉的思考方式,在优美的波西米亚式生存当中,展现了自我实现、自我驾驭生活的可能。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那时候的青年人、尤其是城市里青年人的生存状态,三毛这种生活在他们当中所产生的羡慕与向往就一目了然了。当时,很多城市的青年长到二十多岁都没有出过远门,他们的生活当中只有灰黑以及军绿的颜色,出差都是一件相当幸运的事儿,那基本都是单位上点儿年岁的人才能有的待遇。当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样一种生活的时候,原本的教育与灌输在瞬息间就被瓦解了。
而三毛本人曾说过的一句话也被拿出来争论,这句“如果对自己不好,你就虐待了一个人——你自己”的话,其实与那个“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说得是一个意思,因为这句话还在社会上掀起了一次大讨论,延续了那个1980年“人生之路”的讨论之余韵,这次已经不再有压倒性的优势给予那些正统者,正统者的话语权虽然在握,其价值观已经逐渐边缘化了。
当今天我们再次唱起这首《橄榄树》的时候,那种生活在别处、故乡、流浪的意向已经并不稀奇,甚至在丽江、凤凰、拉萨,都充斥着寻找故乡的流浪者,他们在别处生活的时候,不知道是否会想起或者了解当年的辩论。而三毛的文字与《橄榄树》这首歌当年是打破了人们已经惯常的思考、审美模式,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指了出来。
有趣的是,《橄榄树》这首歌在台湾新民谣运动当中是个中翘楚,但有十几年的时间是被禁的歌曲之一,当时的台湾当局觉得这首歌有某种让人思念大陆的味道,“远方”指的就是大陆。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以及三毛在大陆引发的争论,在以后的日子难免令人苦笑,但在身临其境的过来人看来,社会进步的道路之艰辛,后来者的那种理所当然的神情,多少是有些过于轻松了。
实际上三毛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获得了8项金马奖奖项,却没有三毛的最佳编剧奖,这也是因为某些人的某种错觉:丑化国军。作为一个基本上对于政治并无兴趣与渊源的作家而言,任何这种情况都是对她无言的褒奖,因为她用人性本身的力量,为永恒的人性指明了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