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钟敬文 读书的方法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读书郎
级别: 嘉宾


精华: 13
发帖: 2411
威望: 925 点
金钱: 11650 静电币
支持度: 600 点
在线时间:153(小时)
注册时间:2002-08-11
最后登录:2007-09-13

 钟敬文 读书的方法

 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琢磨一套适当的方法,会有利于增进读书的效果。
  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知识是死的。我认为,正确的读书方法,既要记诵,也要思考。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重要的是,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记诵与思考,二者不可偏废。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做垃圾处理。
  读书之法,还要量力,要有节奏。人胃口的吞吐量是有限的,读书也如此,贪多求快,不讲章法,便会出现反作用,过犹不及。我年轻的时候就吃过这种贪读的亏。三十年代,我在日本留学,有一阵子废寝忘食地读西方理论书,雄心很大,以为争分夺秒地看书,就能把这些书都吞下去,其实我搞错了。我所在城市的书店,当时出了一套世界社科名著,很轻易地就吊起了我这个书呆子的胃口。这套书的作者,都是世界第一流的学者,我看了真是爱不释手。因为读得快,来不及思考、咀嚼,结果后来能用上的很少。它们没有成为我的血肉,成为我知识上宝贵的东西,倘若我当年且读且思,以后它们对我的帮助可能就会大些。
  我读马列主义的著作较早,大概在二十年代后期就接触到了。但马列主义成为我思维上的一种要素,成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而不是客观的附属物,是在四十年代以后。当时日军侵略中国,民族的生死存亡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这个一向被认为是书斋学者的人,也丢下书本,来到前线。那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彻底改变了我,从此我的思想也“活”起来了。再回头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它也跟着“活”起来了,脑瓜子里的思想与从前不一样了。以后,马列主义的书,对我来说,已不是单纯摆在书架上的,而是同我的思想观念、认识结构、乃至感情联系在一起的。我在自己的著作中能够比较真正应用它。
  现在年轻人的学历、经历和我们那一代人不一样了。解放后一个时期,由于严峻的国际局势,自己关门搞建设,同世界文化沟通得很少。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也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该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就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
  书,是写书的专家学者记载下来的社会、人生、自然界的情况,或者思想家、艺术家的观念和情感。对读者来讲,它是间接的,是书的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应的记录。对读书人说来,这些记录,都不是自己所亲历感受而得的,它是第二手的知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得到第一手知识。我们既要读人家所写的书,也要自己去体验生活。有了自己的体验,再去读书,那收获就大不一样了。这时,能吸收,也能分辨,能批评,还能增加自信心。刚才说到我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方法,能从一般阅读到应用,就是在我参加了重大的社会活动后,才达到这一步的。强调读书人的实践,不等于说读书得来的第二手知识不重要,因为第二手知识也是真理的组成部分。我的意思是说,读书决不可废,但是不能光凭书本知识。现在的研究生,大都是“三门”型的,有的读书很勤奋,但轻视社会知识;有的甚至搞理论与实践倒挂,结果是妨碍了自己的学术创造力。从我近年招收研究生的情况看,社会实践这一课,还要补的。一些年轻的博士生走上教学科研工作岗位后也感到,只会念书,不懂社会,就很难有出色的学术后劲,更不要说很好地报效国家了。
  以上,我从正反两个方面讲了读书的方法和道理。现在我以九十多岁的高龄,保证这些道理是正确的,决不是假话和一般的说教。
  在大学里,学生读书,老师也在读书。老师要教好书,就要多读书,不能天天在那里吃老本,不进步。对大学老师来讲,读书,也牵扯到目的、态度和方法,上面的这三方面的道理,对他们也应该适用。
Posted: 2004-05-25 21:00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狗狗静电BBS - wwW.DoGGiEhoMe.CoM » 科学人文 Scientific & Humanistic Cultures

沪ICP备05008186号
Powered by PHPWind Styled by MagiColor